美國國會曾明令禁止美國宇航局(NASA)與中國進行科學上的合作,而此次合作將為國際空間站帶去首個來自中國的項目。封禁多年的中美太空合作,似乎裂開了一條縫隙。
然而,相關專家在接受科學網(wǎng)采訪時表示,這一合作并未改變中美空間合作僵局。兩國空間科學的破冰之旅何時真正起航還屬未知。
“別被自己嚇到了”
2011年,望著漸漸遠離地球的神州八號飛船,鄧玉林有著一份不一樣的牽掛?!爱敃r,我們在飛船上做了一次搭載實驗,發(fā)現(xiàn)了在空間環(huán)境中DNA變異的一些新現(xiàn)象?!?/P>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鄧玉林一直苦苦尋找再次“登天”的機會?!白隹臻g科學的人都知道,目前國內(nèi)外能提供的實驗條件和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科學家的需求,空間搭載的機會特別少?!?/P>
4年后的今天,鄧玉林為自己的實驗找到了新的平臺,而且來頭不小。
“當時,我們也是抱著一種嘗試的心態(tài)。”鄧玉林告訴科學網(wǎng)記者,自中美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合作中斷之后,已有20多年沒有合作過了。“我們想試著為中國的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找到一條出路,所以就聯(lián)系了對方?!?/P>
對于公認的合作禁區(qū),鄧玉林有著不同的看法。
“很多時候我們是被自己嚇到了?!编囉窳终f,長期以來,大家都覺得難度較大,很多人因此望而卻步。其實,除了美國國會,雙方都有合作意向?!拔覀冊囍プ撸瑳]想到成功了。”
在鄧玉林看來,采取商業(yè)模式應該不受約束。NanoRacks設備經(jīng)理Jeff Manber也表示,這一項目完全是商業(yè)性質,因此得到了NASA的默許。
此外,鄧玉林透露,其團隊是以一個“難以想象的優(yōu)惠”獲得此次機會的,并非新聞報道中提到的20萬美元。
“我們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未來這樣的合作可能會越來越多?!编囉窳终f。
多年封禁尚未破冰
“看來NASA是默許的,這值得歡迎?!敝锌圃涸菏款櫼輺|在接受科學網(wǎng)記者采訪時說。
不過,此次成功并不意味著中美兩國在空間科學領域的恩怨將就此消弭。顧逸東認為,這件事情只是中國科學家通過國外公司購買了國際空間站的商業(yè)應用資源,并非中國與NASA直接開展的科研合作項目。
2011年,美國通過“沃爾夫條款”,規(guī)定禁止中美兩國開展任何與NASA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xié)調(diào)的聯(lián)合科研活動,禁止NASA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這是美方首次以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對中美航天合作進行限制。
“國際空間站不對中國開放,因此中國科學家不能申請做實驗,任何領域都不可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張雙南說。
實際上,對于“沃爾夫條款”,NASA一直頗有微詞。NASA局長查爾斯·博爾登在今年6月的一次采訪中表示,至少需要允許NASA和中國空間項目的官員進行交流。“這在我的任期可能無法實現(xiàn),但希望我的下一任能和中國的同事坐下來一起交流?!?/P>
由于無法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中國從1992年就制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規(guī)劃,現(xiàn)已開始致力于建立自己的載人空間站?!按舜沃袊蒲许椖窟M入國際空間站一事,應該不會對我國空間站的建設造成任何影響?!鳖櫼輺|認為,我國空間站建設仍會按照原定計劃向前推進。
中國啟示錄
有科學家揣測,中國科研項目之所以能進入國際空間站,或與國際空間站運營遇到財政困難有關。由于國際空間站規(guī)模大,運營開支大,加之國際金融危機等財政問題,國際空間站開展的由各國政府支持的科學活動也與過去設想的有所不同。
對此,顧逸東表示,運營維護是所有空間站都面臨的問題。為應對這一問題,中國空間站在規(guī)劃設計之初就秉持著適中、實用、先進的原則,并從技術和管理層面加以考慮。
“運營維護是否能長期持續(xù),關鍵是看空間站能否顯著推動我國空間科學和高技術的進步,同時反哺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如果有重大的科學產(chǎn)出和顯著效益,相信中國空間站的發(fā)展和運行能健康持續(xù)地進行下去?!鳖櫼輺|說。
“國際空間站逐漸失去支持有多方面原因。”張雙南認為,美國總統(tǒng)換屆導致的空間政策改變是一個因素,多方國際合作中出現(xiàn)國家責權不平等也是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缺乏能向公眾交賬的‘硬成果’?!?/P>
“AMS(阿爾法磁譜儀)實驗就是國際空間站的‘硬成果’?!睆堧p南說,如果國際空間站有三五個這樣的實驗,目前的情況就會好得多。
張雙南認為,未來的中國空間站無論如何要有幾個“旗艦”級別的、在國際上能叫得響同時也能吸引公眾注意的實驗。“這樣的實驗需要盡可能早地部署、立項、預研,同時開始高調(diào)宣傳預期的科學成果?!?/P>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空間站上已規(guī)劃了兩項“旗艦”實驗,分別是“空間站大規(guī)模光學巡天”計劃和“宇宙線與暗物質探測設施”(HERD)項目。
“如果這些天文實驗都能完成,我相信中國空間站的科學成果會超越國際空間站?!睆堧p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