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漏之后的變異植物。
福島核事故發(fā)生后的現場救援人員。
日本政府日前首次承認福島核事故導致了癌癥病例。有分析認為,承認核電站事故導致癌癥或將引發(fā)針對負責福島第一核電站運行的東京電力公司以及針對日本政府的大規(guī)模法律行動。日本政府從最開始就低估了核泄漏的危害。今后可能會有更多的癌癥病例出現。
日本厚生勞動省20日證實,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名工人罹患白血病與遭受輻射有關。這是自2011年福島核泄漏以來,日本當局首次承認福島核泄漏事故致癌癥病例。
日本厚生勞動省一名官員20日向媒體記者通報,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名男性員工罹患白血病,已被證實與遭受輻射有關,將按照工傷相關政策予以補償。
“這個人感到身體不適,便去看病,結果被醫(yī)生診斷為白血病,”這名官員說。日本當局認為無法排除其致病因素與福島核泄漏有關。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遭遇大地震及強烈海嘯。因海水灌入導致斷電,福島第一核電站的4個核反應堆中有3個先后發(fā)生爆炸和堆芯熔毀,造成災難性核泄漏。
核泄漏發(fā)生后,東京電力公司在受損反應堆建筑外安裝隔離罩,以防放射物質進一步泄漏到更遠范圍。據厚生勞動省官員介紹,這名男子是建筑工人,曾為受損反應堆安裝隔離罩,施工時間長達一年多。
盡管該男子施工時身穿防護服,但仍受到少量輻射。他總共遭受19.8毫西弗特輻射,其中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工作期間遭受15.7毫西輻射。
據日本媒體報道,這名男子現年41歲,最初被診斷為白血病時還不到40歲。
日本政府先前一直否認福島核電站員工及附近居民的癌癥病例與核泄漏存在任何關聯。
日本獨協醫(yī)科大學放射學教授木村晉三(音譯)認為,日本政府首次承認癌癥病例與輻射有關,“對維護員工權益而言,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
木村指出,這名男子所受輻射量低于50毫西的安全標準上限,但仍然罹患癌癥。不少人質疑日本當局以及東電所設定的安全標準上限是否合理。
按照厚生勞動省官員的說法,“該男子所受輻射量與所患疾病之間的因果關系尚不清楚,我們出于讓員工獲得(工傷)補償的考慮”,決定承認其白血病與核事故有關。
東電則表示,對政府最新表態(tài)“不便作出回應”,但對患病男子表示同情。這家公司承諾會減少旗下員工所受的輻射量。
厚生勞動省官員沒有透露這名患病工人的具體獲賠額度,只是表示會覆蓋醫(yī)療費和失去勞動能力的相關補償。
目前,還有3起類似的福島核電站員工罹患癌癥病例,尚待日本當局鑒定是否與核泄漏有關。
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報道,福島核事故發(fā)生后,共有大約4.5萬人曾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參與善后清理工作。福島第一核電站站長吉田昌郎2013年7月因食道癌去世,時年58歲,而東電否認吉田患癌與遭受輻射有關。知情人士稱,吉田生前堅守核電站,努力挽救受損反應堆。
綜合新華社電
延 伸>>>
搶險者患癌屬工傷
日本厚生勞動省20日宣布,認定一名參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搶險而遭受輻射的男性罹患白血病屬于工傷。這是福島第一核電站發(fā)生事故后,日本首次認定參與搶險的工作人員患癌屬于工傷。
厚生勞動省強調,這名40多歲的男性遭受輻射與疾病的因果關系尚不明確,只是基于補償勞動者的觀點進行了認定。
在日本,因受到放射線輻射而罹患白血病被認定為工傷的標準是每年遭受5毫西弗特以上輻射,并在遭受輻射1年后發(fā)病,這名男性遭受的輻射量遠遠超過了這一標準。
被認定為工傷后,這名男性將獲賠醫(yī)療費和誤工費。不過厚生勞動省負責人指出,這并不意味著每年遭受的輻射超過5毫西弗特就一定會患白血病。
福島第一核電站發(fā)生事故后到今年8月底,共有約4.5萬名工作人員參與了福島第一核電站搶險,人均遭受輻射量約為12毫西弗特,其中約有占47%的人所遭受的輻射超過了每年5毫西弗特的標準。由于報廢反應堆的工作遠未結束,今后因遭受輻射而申請工傷認定的人可能會進一步增加。